究竟谁有权力,调度省地方解放军,省委书记都不够格

暗香网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任先生

编辑|任先生

现役部队人数达到200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堪称是21世纪“地表最强战力”的存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行动,都足以震惊世界。

然而,想要调动这样的一支“虎狼之师”,在现实中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普通人心中省地方的“一把手”省委书记,实际上都无权独自调动地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这也足够证明咱们国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视程度。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号称“地方一把手”的省委书记也无权调动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究竟是谁才真正有权力能够调动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呢?这背后究竟有着一段怎样的历史渊源?

为什么省委书记无权调动地方部队

在说明省委书记为何无权调动地方军队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省委书记是如何诞生的,他的具体职权都有哪些。

省委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某某省省委员会书记,这一职务的称谓最早起源于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党的十二大之前,我国虽然在全国各省设立省委书记,但省委书记并不是省内的“头把交椅”。在省内拥有最大职权的,被称之为“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次之,部分省会设立“第三书记”。

党的十二大召开后,“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的名称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

省委书记的诞生流程,也与地方省长全然不同。其中,省长的任命是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对省长、副省长进行罢免。如果地方人大闭会期间,省长职务发生调动,那么国务院可以代表中央任命一人为代理省长,经过地方人大召开并选举通过后,该人才可以正式被称为“省长”。

而省委书记的任免,并不是通过地方人大选举,而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考察合适人选,经过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商议通过,中央发文进行决定。此外,部分地方的省委书记也可以通过省委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但选举产生的省委其名单必须和中央提名保持一致。

因此,省委书记和省长是我国两套不同的权力系统。省委书记代表着党中央在地方的权力,而省长则代表着人大的权力。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省委书记的权力往往比省长要大,其职权主要包括主持地方党委的工作,组织地方党委常委会的活动,对地方党员干部进行党内职务的直接任免等等。

从省委书记的职权中我们会发现,省委书记的职权虽大,但并没有指挥地方军队这一项。秉持着依法治国的原则,省委书记不能调动地方军队自然是法理之中的事。不过,地方省委书记通常还兼任着另一职务,这让许多人在此之前可能都误认为省委书记可以调动军队:那就是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但即便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也并不意味着省委书记本人可以直接调动军队。按照我国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定,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也就是省委书记本人可以根据地方治安管理的需要,可以调动公安来维持秩序,但并不能调动军队。

此外,在2016年的军事改革中,武装警察部队的指挥权被纳入到武警总部和军委手中,不再属于地方公安的职权范畴,因此今天的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也并无权力调动武警。

究竟是谁,才能够有资格调动地方解放军

那么,既然地方省委是无权调动部队的,究竟有谁才算是真正拥有资格调动地方的解放军部队呢?

有朋友或许提到了国防部,认为国防部可以调动地方部队。因为一些朋友认为,国防部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负责统一和管理全国各地的武装力量,并且还负责解放军的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和军人的军衔、薪资等各项事务,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奶妈”级别的存在。

但是,即便看似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负责的“奶妈”国防部,在战端爆发或有突发情况的危机时刻,也并不能对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直接的调度。恰恰相反,国防部只有经过了能够调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机关的批准同意后,才能够进行对军队开展征集、编制、训练、补给等行动。

那么,这个对军队指挥权力比国防部都要大,能够直接对地方军队进行调动的机构,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外通称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是我党、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两大机构。

那么,中央军委的干部成员又是如何任命产生的?实际上,中央军委的诞生和省委书记的诞生流程十分相似,其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成员是由党中央进行任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则是由全国人大任免。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而不是“合署办公”。通俗地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常采用的是同一个法人代表,同一个财务账号和同一套领导班子。只是根据工作需要,以不同的名义对外使用相应的名称。

那么,在调动地方军队时,中央军委一般会怎样发布命令呢?从历史上来看,中央军委对全国武装命令进行调度和指挥,一般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这是因为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其中宪法第九十三条更是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委办公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央军委很少或者从不使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因为我国的《国防法》第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活动。”如果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办公制度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我党从始至终都对地方军队的指挥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对地方军队的调度进行拍案决定。纵观全球,这或许是中国军队指挥和管理制度独有的特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地方军队调度和管理制度如此特殊呢?

想要了解我国的地方军事调度和指挥制度为何如此特殊,就需要从我国的革命史开始讲起。

1925年,成立仅4年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中国国民党从广东革命政府出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和北伐运动,打倒了北洋军阀腐朽的封建统治,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然而,正在国民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党员进行大肆拘捕和屠杀,原本胜利在望的革命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次沉重的历史教训,告诉了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手握笔杆子,而且还要手握枪杆子,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1日,我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中国人民军队诞生的开始。

(八一南昌起义)

但是,发动南昌起义之初的我党还欠缺组建人民军队的经验,投身起义的部队中不少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一些士兵和军官的身上仍然沾染有封建旧军队的习气。这导致我党在1927年间领导的起义虽然初期取得了的成功,但在国民党的大军压境下,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避其锋芒。

经历秋收起义之后的毛主席,意识到了人民军队建设的这一问题。于是,他连夜苦思冥想,制定出了一套“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缩减编制,党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严格军事纪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旧址)

经历过三湾改编之后的工农武装浴火重生,不仅战斗力大大提升,更成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军队。在朱毛红军井冈山顺利会师之后,“三湾改编”的精神被得以延续,到“古田会议”上被正式确认下来。从此以后,“党指挥枪”便成为了我党的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这套对军队的管理制度依然被延续了下来。

为什么要“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毛主席曾恰当地将“党和枪”之间的关系比作头脑和身体,党指挥枪不仅仅是党能够立足的根本,更是枪不会变质,从始至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保证。毛主席不止一次举出历史的例子,被枪腐蚀,从党政变成军政,最后彻底腐化堕落的国民党,正是新中国要吸取的前车之鉴。

(毛主席视察人民军队)

时至今日,“党指挥枪”的原则仍然不能更改,他是人民民主专政重要的保证。建立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军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的目标。只有缔造一支有党性的,有人民性的军队,我们才能够在世界屹立于不败之地,让人民的武装力量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seo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