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军巡礼-帝国悍将.1134型巡洋舰

小暗

在红海军作战舰艇序列中,1134型以及其改型舰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争霸正酣的时期,该级舰活跃在全球各个大洋,彰显了红色帝国的强大威慑力。甚至可以说,在那一段时间内,1134型以及其改型巡洋舰就是红海军水面舰队的象征。

黑色星期六

1962年10月27日,由“格罗兹尼”号货轮和4艘641潜艇组成的苏联海军编队正搭载着核武器驶向古巴。与此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围绕着这一事件展开着全方位的正面对抗。大量的美军舰机四面围堵这支编队,可一旦这支编队直接冲击封锁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军P2反潜机紧盯苏联驶向古巴的货船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已经宣布全军进入三级战斗戒备,九百多架轰炸机携带核弹进行战备执勤,总计有220个苏联境内的城市、军事基地被列入了优先打击目标。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也都做好了战争准备,他们制定了代号“出鞘”的入侵行动,计划先派出空降兵到敌军后方,然后掩护装甲师和陆战队挺近哈瓦那。一时间核爆阴云笼罩在了全人类的头顶。

美军侦察机拍摄到的苏军部署到古巴的弹道导弹阵地图,核导弹射程可覆盖整个北美大陆

好在最终“格罗兹尼”号最终停在了封锁线前,没有继续前进。其他大部分运输船也开始返航,海上危机正式解除。 10月28日,苏联宣布同意撤出位于古巴的导弹,让全世界为之颤抖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此落下帷幕。

这次危机虽然最终以苏联方面的撤退划上了句号,但是也让苏联领导人和军方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就不足以在全球范围内维护红色帝国的荣耀。在这一刺激下,苏联领导人开始着手描绘海上霸权的版图。

持刀上阵的海上金雕

1134型巡洋舰,北约代号:Kresta I Class Cruiser,克列斯塔Ⅰ级巡洋舰,苏联代号“金雕”。舰长156米,最大舰宽16.8米,满载排水量7600吨。四台蒸汽轮机加两台汽轮机组成的推进系统提供10万马力的动力,给于该舰最高35节的航行速度。1134型舰在前一级58型“肯达”级导弹巡洋舰的基础上,通过加大舰体,增加排水量和减少武器装备数量等方面的设计,使该级舰的海上自持力和综合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该级舰全部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日丹诺夫造船厂进行建造,共建造4艘,首舰佐祖利亚海军上将号于1967年10月正式服役于苏联北方舰队。该级舰采用长艏楼舰型设计,艏楼从前甲板防空导弹发射架一直延伸到舰尾的直升机库。舰首程飞剪型设计,有明显上翘且外飘,可有效防止甲板上浪。高大的主桅和双通道“V”字型烟囱把艏楼分割成前后两部分,上层建筑整体较为低矮且布置简洁。

原定搭载SS-N-14反潜导弹的克列斯塔Ⅰ级最终搭载的仍是SS-N-3型反舰导弹,导致该型舰最终只建成4艘

1134型巡洋舰在舰桥两侧各有一座双联装SS-N-3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前后甲板室上方各有一座SA-N-1型防空导弹发射器。2座AK-725型双管57mm舰炮分列在船尾楼甲板两侧。舰艏2座RBU-6000型与直升机库两侧2座RBU-1000型反潜火箭发射器,提供了双层的反潜拦截网;2部五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位于舰中位置。

SA-N-1“果阿”防空导弹,这是红海军第一款制式的防空导弹系统,由4R90“果皮群”雷达提供制导

SS-N-3型反舰导弹,是红海军发展的第一型反舰巡航导弹,整体造型接近于喷气式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1134型巡洋舰把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移到舰体两侧,这也是以后的苏联舰艇设计的标准布局。再就是该型舰第一次装备了可供卡-25直升机起降的甲板和机库,为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任务,从而使1134型巡洋舰可以独立执行远洋作战任务,不再需要岸基飞机提供支援。

崛起的1134A型巡洋舰

远洋舰队必须要有专用反潜舰,再加之来自美国的庞大的水下攻击核力量的威胁,这使得苏联军方开始在1134型巡洋舰成熟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潜舰改造计划,即1134 A型“克列斯塔”Ⅱ级巡洋舰。

“克列斯塔”Ⅱ级舰型与排水量和克列斯塔Ⅰ级舰相似,几乎具有相同的上层结构,长度由155米增加到158米,排水量也略有增加。最大的外形区别是Ⅱ型舰的直升机甲板比Ⅰ级舰的加高了一层,避免直升机甲板被海水侵袭。另外就是把位于舰艏两侧的两座双联装SS-N-3型反舰导弹发射器换成了“田”字型的SS-N-14反潜导弹发射器,发射器具有一定的仰角,节约发射准备时间。

克列斯塔Ⅱ级巡洋舰主要承担防空、反潜任务。由于性能出色,这一型舰共建造10艘,是红海军建造最多的巡洋舰

SS-N-14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导弹为双体结构,上部为运载部,下部为战斗部

克列斯塔Ⅱ级防空导弹换装成SA-N-3型,是一种全天候高、中、低舰空导弹,由“灯头”制导雷达控制,备弹48枚

在后期建造的6艘克列斯塔Ⅱ级巡洋舰上,红海军还在舰中两侧各安装了两座AK-630M 近防炮,这也是第一次在巡洋舰上安装这种防空武器。

通过一系列改进和新型武器的陆续装备,克列斯塔Ⅱ级巡洋舰的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防空、反潜领域颇具威慑力,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标准,成为了红海军远洋舰队的重要作战力量。

随着1134及1134A型舰的陆续服役,红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说这两级舰真正地使红色帝国的触手伸展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角逐,希望在世界各热点地区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苏联领导人可不满足于此,他们需要更加庞大的舰队来支撑扩张梦想(未完待续: 1134B 卡拉级导弹巡洋舰)。

上一篇:关于《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的其他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